北京杜爾考特開啟超微弧氧化時代
作者:杜爾考特 時間:2017年12月06日
隨著社會發展、技術進步,制造業輕量化和武器裝備輕量化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主流趨勢。作為專業的金屬表面處理供應商,北京杜爾科研團隊在國際頂尖金屬表面處理專家杜克勤老師的帶領下,針對傳統微弧氧化技術的兩大問題(即大功率電源不可靠、氧化膜隨機生成缺陷無可避免),對合金基體材質、電解液、滲透劑、電壓模式等工藝點反復研究改善,歷時近18年,終于研制出超微弧氧化技術體系(DOER技術)。
超微弧氧化技術是是一種鋁、鎂和鈦合金表面納米陶瓷功能化膜制備技術,包括超耐蝕性、超耐磨性、抗力學沖擊、抗疲勞性、抗高溫性、超疏水性、超導電性、超絕緣性、溫控特性、生物活性以及上述指標優化兼容綜合防護膜的工業化加工技術。此項技術已具備諸多優勢:
1. 超高技術指標。 基于純微弧氧化工藝,無需采取復合、噴漆、電泳等二次工藝即可直接達成高端指標。
1) 鎂合金:中性鹽霧≧1000H(復合后達3000小時以上)、劃痕鹽霧≧800H、導電防護鹽霧≧96H、電阻≤10mΩ、半球發射率≧0.88、電偶腐蝕D級;
2) 鋁合金:中性鹽霧≧5000H、劃痕鹽霧≧1000H、硬度≧1000Hv、電絕緣性:109--1010Ω·cm、電偶腐蝕B級、粗糙度≤0.01μm;
3) 鈦合金:中性鹽霧≧1000H、硬度≧500Hv、電絕緣性:107—108Ω·cm、半球發射率≧0.88、電偶腐蝕B級、生物學活性優于現有常用技術;
2. 大面積加工能力強、能耗低。 完全由杜爾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控制電源設備的可靠性、工藝的成熟性、藥水的穩定性,帶來整體技術工藝達到工業化量產的水平,單機單次穩定3-20m2的加工能力,對比傳統PEO膜加工能力實現了跨越性提高。在其指標大幅度提高同時,鋁合金DOER技術耗電量降低至約1/4,鎂合金DOER技術耗電量也降低至約1/5,使得能耗大幅降低;
3. 力學性能強,具備腐蝕自修復特性。 鋁合金DOER膜致密的組織使其表面光潔度提升Ra0.02μm;顯微硬度Hv1000以上;干摩擦系數由歐美公開報道PEO膜0.6降至0.16,耐磨性提高10倍以上。輕微破損情況下仍具有完整膜層的耐腐蝕性,產品的劃痕鹽霧試驗可達800小時以上;
4. 高絕緣性。 致密組織使得DOER膜電絕緣性能比PEO膜以及陽極氧化涂裝提高1~2個數量級,針對水下發射彈道導彈和空間站生保系統鋁合金部件,超微弧氧化技術表面電絕緣安全指標1000V下達到1000兆歐;
5. 貼合民用需求。 DOER膜技術體系解決了超薄膜層的硬度、光潔度、防腐性能等難點,10μm的鋁合金膜層(無復合)硬度達到Hv300-400、表面粗糙度達到0.03至0.05μm、中性鹽霧≧1000H,達到了民用市場各類外觀性產品、功能性產品的需求;
6. 實現了鎂合金及鎂鋰合金的黑、白色膜層的大面積穩定生產。
借助近期鎂合金產品需求井噴式的增長,已合作申報了包含863、973、十二五、國防基礎科研、中小型、重大專項等國家重大課題,充分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并完成了民用市場各領域上百種產品型號產品的研制和應用,包括自行車輪轂、輪船部件、汽車部件、手機殼、筆記本殼體、鎂合金餐具、飛機部件、光學儀器部件、骨板、牙種植體、通訊電臺部件、高鐵部件、無人機部件等。
未來,超微弧氧化技術依靠其優異的指標性能、可工業化的生產優勢,必將在航空、航天、航海、汽車、3C產品、醫療、交通、化工、石油、機械制造等軍民領域取得廣泛的發展和應用,并促進金屬表面處理行業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使中國技術、中國制造屹立于世界之巔。---本文作者 穆海礁(北京杜爾考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霏(北京杜爾考特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